今日特讯!汽车股午盘强势反弹,比亚迪股份领涨近6%

博主:admin admin 2024-07-05 14:50:24 171 0条评论

汽车股午盘强势反弹,比亚迪股份领涨近6%

2024年6月14日 - 今日午盘,港股汽车板块强势反弹,多只个股涨幅超2%。其中,比亚迪股份(01211)涨幅近6%,领跑板块;零跑汽车(09863)涨超2%;吉利汽车(00175)和蔚来-SW(09866)涨幅也分别超过1%。

市场人士分析,汽车股午盘上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

  • **近期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,市场看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前景。**据乘联会数据,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3.1万辆,同比增长71.9%。其中,比亚迪销量21.2万辆,同比增长220.8%;特斯拉中国销量11.5万辆,同比增长77.7%。
  • **多家机构发布利好研报,看好汽车股投资价值。**近日,多家券商发布研报表示,看好汽车股的投资价值,并建议投资者关注新能源汽车、汽车芯片等细分板块。
  • **A股市场今日表现强劲,提振港股市场人气。**A股三大股指今日午盘均有所上涨,其中沪指涨幅超1%。

具体来看,比亚迪股份午盘上涨5.91%,报233港元,成交额达52.8亿港元。公司近期宣布,将在美国建设电池工厂,并推出多款新车型,市场对其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。

零跑汽车午盘上涨2.47%,报27港元,成交额达2.1亿港元。公司近日宣布,将在欧洲市场推出首款车型,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出多款新车型。

吉利汽车午盘上涨2.02%,报9.08港元,成交额达10.8亿港元。公司近日表示,将继续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,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出多款新车型。

蔚来-SW午盘上涨1.31%,报34.80港元,成交额达12.7亿港元。公司近日宣布,将在美国建设第二座电池工厂,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出多款新车型。

总体而言,汽车股午盘表现强劲,反映出市场对汽车行业发展前景的信心。预计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和汽车芯片供应问题逐步缓解,汽车股将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上涨势头。

人形机器人进厂:万亿前景待解锁,落地仍存挑战

北京 - 6月12日,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进入工厂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。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市场描绘的万亿蓝图令人振奋,但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现状却呈现出“冰与火之歌”的景象。

擎天柱展现强劲实力

在特斯拉工厂的视频中,擎天柱展现了流畅的行走、抓取、搬运等动作,甚至还能完成“金鸡独立”等高难度技巧。这些动作对于传统工业机器人来说并不容易,但对于人形机器人来说却只是基本操作。

擎天柱的强劲实力得益于特斯拉在人工智能、电机控制、传感器等领域的多年积累。马斯克表示,擎天柱的目标成本只有2万美元,这将使其具备极高的性价比,并有望成为未来工业生产的主力军。

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

人形机器人由于其外形与人类相似,能够在更广泛的场景中完成作业,因此被视为未来智能制造的重要发展方向。根据国际咨询机构IDC的预测,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26亿美元,2030年将突破70亿美元。

在汽车、电子、食品、医药等行业,人形机器人都有望发挥重要作用。例如,在汽车制造领域,人形机器人可以完成汽车装配、焊接、喷涂等工作;在电子制造领域,人形机器人可以完成电路板组装、元件测试等工作;在食品加工领域,人形机器人可以完成食品分拣、包装等工作;在医药领域,人形机器人可以完成药物制剂、手术辅助等工作。

国内企业积极布局

近年来,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。优必选、宇树科技、猎豹机器人等企业纷纷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,并积极布局产业链上下游。

例如,优必选推出了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,已经在汽车制造、物流、医疗等行业得到应用。宇树科技推出了ATOM系列人形机器人,可以完成包括搬运、码垛、组装等在内的多种作业。猎豹机器人推出了猎豹-小雪人形机器人,可以进行舞蹈表演、互动娱乐等。

落地挑战依然存在

尽管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,但其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。

成本高是人形机器人落地的一大障碍。目前,人形机器人的价格普遍较高,难以满足大规模应用的需求。例如,特斯拉擎天柱的成本虽然只有2万美元,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

技术难是人形机器人落地的另一大障碍。人形机器人涉及机器人控制、人工智能、传感、材料等多项技术,对技术研发能力要求高。例如,人形机器人需要具备感知周围环境、识别物体、自主规划路径等能力,这些都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。

标准缺失也是人形机器人落地的一大难题。目前,人形机器人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,相关标准尚未完善,这导致人形机器人的兼容性和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。

未来展望

尽管人形机器人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,但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。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,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。

为了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,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完善相关标准,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。同时,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,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。

The End

发布于:2024-07-05 14:50:24,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飞扬新闻网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